什么是肺炎支原体?
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,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。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,像是没有穿“外套”的细菌。75%酒精和含氯消毒剂(如84消毒液)均可以杀灭肺炎支原体。
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,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。主要以发热、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,可伴有头痛、乏力、流涕、咽痛、咳痰等。
发热往往以中高热为主,咳嗽一般较为剧烈,在退热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,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,以婴幼儿多见。成年人感染后一般症状较轻,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见。听诊肺部早期体征不明显。
肺炎支原体如何传播?
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,潜伏期1至3周,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。
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在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。
支原体感染对个体健康什么危害?
引发呼吸道感染
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征之一是呼吸道感染,包括喉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这些感染给个体的呼吸系统带来了不适,如咳嗽、喉咙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引起生殖道感染
支原体感染还可引起生殖系统感染,包括尿道炎、附件炎等。这些感染对个体的生殖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,女性可能出现不孕、异常出血等问题,男性可能出现尿道刺激症状、生育障碍等。
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
支原体感染可能会降低个体免疫力,导致易患其他疾病。例如,感染支原体的个体更容易患上其他呼吸道感染,如流感、肺炎等,也更容易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,如淋病、梅毒等。
如何防护呢?
目前,没有专门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。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。
少去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必要时戴好口罩。
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,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。
做好手卫生,经常用肥皂、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。
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,和感冒咳嗽的人保持一定距离等。
注意室内通风,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,以保持空气新鲜。
做好卫生,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,在太阳底下晾晒。
均衡饮食,充足睡眠,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
学校、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,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。
备注:以上部分图、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an>